上海光源是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装置,包括15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全能量增强器、3.5GeV电子储存环和光束线站,2010年通过国家验收。2015年立项“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在一期基础上新建16条光束线站,并提升上海光源加速器性能,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项目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前沿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提供大型综合性实验研究平台,支撑国内外用户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成果,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项目法人单位为上海高等研究院,建设地点为上海市浦东新区。
蛋白质设施五线六站2025年度第二轮普通课题及奖励机时的申请征集
LAMOST DR11数据集面向全球发布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第一轮试用课题(PILOT proposal)申请
第四届全国系统生物学大会第四轮通知
8月18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首台X射线双盘热负载斩波器成功完成出厂验收。该设备达到国际最高的束流热负载能力(8.5kW),将用于HEPS硬X射线成像线站。
种质库在短命种子保存技术体系及种子寿命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对杨属种子的收集保存研究发现,来自温暖湿润环境的杨属植物种子,较来自寒冷干燥区域的种子寿命更长。
气候模式模拟存系统性偏差与空间分辨率不足问题,现有国际计划存计算资源消耗大等局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团队提出 MVGDM,可将全球气候模式输出分辨率从约 100 公里降至 25 公里并校正偏差,应用于 GFDL-ESM4 模式关键变量成效显著,还能改善多变量相关偏差,优于部分模型与传统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乐新安研究员和美国麻省理工Haystack观象台张顺荣研究员等国内外合作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构建的北斗同步卫星信标全国电离层综合观测网,结合子午工程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
8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发了2024年度各项科技奖励,上海光机所朱健强研究员作为第一负责人的“用于新型激光聚变研究的高效万焦耳级钕玻璃激光装置”项目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9月12日,为进一步推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德国灵长类研究中心在昆明动物所联合举办双边学术研讨会。
2025年9月18日至29日,“2025 CCP4上海国际晶体学与冷冻电镜研修班”在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和上海科技大学成功举办。
9月26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以下简称“寰”)作为怀柔科学城五大“国之重器”之一走进“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系列公开课第二场。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支持,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周天军,以《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估》为题,围绕“寰”的使命与能力展开讲解,来自怀柔红螺寺中学和庙城学校的400余名中学生现场聆听“寰”的“地球叙事”。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
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郭守敬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
上海光源(含线站工程)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中国散裂中子源
上海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
大连相干光源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长短波授时系统
子午工程(一期、二期)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实验1”科学考察船
航空遥感系统(含遥感飞机)
载人潜水器与海上作业母船
共享设施数量
平台注册用户
平台征集课题
LAMOST数据发布网站
子午工程数据中心
中国虚拟天文台
智能植物志信息平台
“实验1”科考船科研管理平台
对地观测共享计划网站
高能所计算资源
“科学”号线上运行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