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科考船返回青岛母港
3月30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完成西太平洋“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科学考察航次,顺利返回青岛。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王辉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码头迎接。
王辉书记等到码头接船
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兆凯介绍,本次科学考察历时50天,主要开展地质样品采集工作。在全体船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恶劣??龅炔焕蛩赜跋?,完成了55个表层样、11个柱状样、31个CTD和34个底栖生物采样,超额完成了航次任务。
“本次‘科学’号科考作业海域位于西风带,常年风力强,海面风浪大,海流情况复杂,作业难度大,我们是第一次在该海域进行长时间科考作业?!毙煺卓?,“在这个海域,基本上都是3、4米的浪,最大浪高达到14米,对船舶本身、船舶操控和海上作业都是极大的考验?!?/p>
“科学”号顶着风浪前行
“科学”号船长陈修峰说:“面对如此恶劣的???,并且还要长时间作业,“科学”号也是第一次经历。”他表示,虽然出航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抵达作业海域后,实际情况比预想的还要恶劣?!爸荒茉诜缋思湎蹲ソ粢磺惺奔淇棺饕担诩洹翱蒲А焙攀伪芊?,最远一次航行了400海里?!背滦薹逅担按焙涂瓶级釉泵芮信浜?,‘科学’号在风大浪高的情况下精准动力定位,超强的稳定性,为出色完成航次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nbsp;
七八级风,三四米浪,对于本航次作业来说已是习以为常,由于船舶受风浪影响设备摇晃剧烈,这让后甲板作业变得异常危险。同时,科考队员还要时刻警惕拍打到后甲板的巨浪,虽然有安全帽、安全绳等防护措施,但是在茫茫大海上,面对大自然的惊涛骇浪,一切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
科考队员冒着风浪进行作业
全体科考船队员合影
“科学”号凭借卓越的性能经受住了恶劣??龅难暇佳椋翱蒲А焙趴瓶即釉泵窃俅斡檬导市卸昝磊故土瞬晃芳柘?、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翱蒲А焙沤谥锌圃汉Q笏瓶即ㄓ寐胪方卸淘菪菡?,预计4月6号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执行“西太平洋中南部水体综合调查春季航次”科考任务。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信息员封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