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近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团队主导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和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以及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13.7米毫米波望远镜等观测数据,通过深入的动力学分析和三维盘星系模型拟合,解析出银河系的一个致密高速气体云是一个潜在的暗星系(图1)。通过距离的估算,确定该暗星系位于本星系群中。
近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团队主导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和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以及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13.7米毫米波望远镜等观测数据,通过深入的动力学分析和三维盘星系模型拟合,解析出银河系的一个致密高速气体云是一个潜在的暗星系(图1)。通过距离的估算,确定该暗星系位于本星系群中。银河系高速气体...
2024-12-02
2024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脉冲星领域专家及青年学者出席会议。
2024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脉冲星领域专家及青年学者出席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自正式开放运行四年来,在脉冲星、快速射电暴、中性氢、纳赫兹引力波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原创性成果,其中脉冲星领域中发现最短轨道脉冲星双星、捕捉纳赫兹引力波信号的初步证据等突破性进展,毋庸置疑为FAST追赶到领跑世界先...
2023-09-04
北京时间8月18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的新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探测并解析了一批脉冲星B2111+46磁层中零星雨滴般的微弱矮脉冲辐射,这种矮脉冲辐射族群是国际上其他射电望远镜难以观测的脉冲星辐射新形态,揭示了脉冲星辐射濒临熄灭时其磁层结构基本不变的物理事实。脉冲星旋转时一般会周期性地辐射出射电信号。然而,一些脉冲星经常会在某些...
2023-07-27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 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Sub-second periodic radio oscillations in a microquasar”(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 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Sub-second periodic radio oscillations in a microquasar”(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
2023-07-03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论文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研究》(RAA)在线发表。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论文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研究》(RAA)在线发表。纳赫兹引力波是引力波的一种,而引力波是由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的时空而产生时空的涟漪。对频率低至纳赫兹的引力波进行探测,将有助于天文...
2023-06-25
北京时间2023年6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天眼FAST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名为PSR J1953+1844(M71E)的双星,其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是目前发现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图1)。该发现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系统演化模型中缺失的一环。
北京时间2023年6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天眼FAST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名为PSR J1953+1844(M71E)的双星,其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是目前发现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图1)。该发现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系统演化模型中缺失的一环。天文观测已经发现一些脉冲星处于双星系统中,和其它恒星一起绕转。按照已有的天体物理学模型:如果两颗星的距离很近,脉冲星会吞掉身旁这...
2022-10-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聪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对著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的氢原子气体进行了成像观测,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2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比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20 倍。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系统,得益于FAST超高灵敏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极端暗弱天体探测能力。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聪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对著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的氢原子气体进行了成像观测,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2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比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20 倍。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系统,得益于FAST超高灵敏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极端暗弱天体探测能力。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观测宇宙中的气...
2022-09-22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宇宙中偶发的射电爆发事件。在几毫秒时间内,它们所释放的射电波段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当前总发电量累计几百亿年的总和,但目前快速射电暴的物理起源仍然不清楚,其中心机制尚属未知。中国天眼FAST快速射电暴优先和重大项目科学研究团队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运行的FAST,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宇宙中偶发的射电爆发事件。在几毫秒时间内,它们所释放的射电波段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当前总发电量累计几百亿年的总和,但目前快速射电暴的物理起源仍然不清楚,其中心机制尚属未知。中国天眼FAST快速射电暴优先和重大项目科学研究团队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运行的FAST,开展了对FRB 20201124A的深度观测,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快速射电暴偏振观测样本,首次探测到了距离快速射电暴...
2022-06-09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射电爆发现象,在1毫秒的时间内释放出太阳大约一整年才能辐射出的能量。FRB的研究历程并不长,2007年首次确定了它的存在,2016年探测到第一例重复爆发的FRB,打破了人们对FRB的传统认知,目前该领域已成为天文学最新研究热点之一。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射电爆发现象,在1毫秒的时间内释放出太阳大约一整年才能辐射出的能量。FRB的研究历程并不长,2007年首次确定了它的存在,2016年探测到第一例重复爆发的FRB,打破了人们对FRB的传统认知,目前该领域已成为天文学最新研究热点之一。全球已公布了近五百例FRB,仅不到10例有活跃爆发(即在其窗口期内频繁爆发)。此前并未发现存在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
2022-01-06
中国天眼(FAST)自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已近两周年。两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按照“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要求,在全力组织做好FAST高质量开放运行的同时,第一时间成立了FAST科学委员会、时间分配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统筹规划科学方向、遴选重大项目、制定数据开放政策、分配观测时间等。
中国天眼(FAST)自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已近两周年。两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按照“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要求,在全力组织做好FAST高质量开放运行的同时,第一时间成立了FAST科学委员会、时间分配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统筹规划科学方向、遴选重大项目、制定数据开放政策、分配观测时间等。为充分发挥FAST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科学委...
2021-02-25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种持续约千分之一秒的神秘宇宙射电信号。FRB宇宙学起源的确认至今不到5年,蕴含了推动天体物理研究的巨大潜力,是目前观测天文学领域主要的热点前沿。
快速射电暴(Fast?Radio?Burst;?FRB)是一种持续约千分之一秒的神秘宇宙射电信号。FRB宇宙学起源的确认至今不到5年,蕴含了推动天体物理研究的巨大潜力,是目前观测天文学领域主要的热点前沿。??国家天文台李菂、朱炜玮团组,以牛晨辉博士为主的团队在FAST海量数据中搜寻出3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结合去年发表的FAST首例新FRB,这些发现预示了在FAST高灵敏度下每天可探测的FRB多达12万个,将有效扩展FRB样本的红移-亮度覆...
2020-11-04
11月4日,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天眼FAST的运行情况及最新科学成果。FAST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近一年已经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近日,FAST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今年2月,FAST团队克服疫情影响,正式启动科学委员会遴选出的五个优先和重大项目,...
2020-05-01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一种持续仅数毫秒的神秘射电暴发现象,其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前沿热点课题。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对海量FAST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并发现了新的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Fast?Radio?Burst;FRB)是一种持续仅数毫秒的神秘射电暴发现象,其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前沿热点课题。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对海量FAST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并发现了新的快速射电暴。?新发现的FRB是已知样本里色散量最大的信号之一,色散达到1812?pc?cm-3。FRB色散越高越有可能是来自于宇宙深处。该发现展示了FAST望远镜在通过盲搜...
2019-01-24
1月24日,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与天马望远镜(Tianma65m)首次成功实现联合观测,获得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干涉条纹。
1月24日,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与天马望远镜(Tianma65m)首次成功实现联合观测,获得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干涉条纹。国家天文台FAST团队与上海天文台VLBI团队合作(见图1),利用FAST与Tianma65m望远镜进行了条纹干涉实验,对致密射电源3C454.3进行了联合观测,利用上海天文台处理机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条纹搜索,图2为条纹的搜索结果。FAST随着调试工作的开展性能日趋完善,首条VLBI干涉条纹的获得,标志着FAST...
2018-04-28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通过跟踪伽马射线点源3FGL J0318.1+0252,FAST于2月27日首次发现这颗毫秒脉冲星,并通过FAST与费米伽马射线卫星大视场望远镜(Fermi-LAT)的国际合作认证了此次新发现。从射电波段对Fermi-LAT未认证点源进行高灵敏度后随观测,确认高能源属性,是发现新脉冲星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