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蛋白质设施用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雅研究员团队创新性的提出了多酸接枝固定水氧化活性位点设计方法,首次制备出了高效多酸接枝的单层钴铁氢氧化物超结构水氧化催化剂。
电催化水氧化作为核心电极反应,是一个能耗高且动力学缓慢的复杂过程,因此需要高效的催化剂降低反应能垒。目前已知的过渡金属基碱性水氧化催化剂虽然活性较好,但在强氧化、大电流的水氧化催化过程中,金属活性位点会因为过度氧化而发生结构畸变,继而引发活性相溶解、脱落。因此,瞄准电解水能源转换技术应用水平,设计开发高活性与高稳定性兼得的碱性水氧化催化剂意义重大但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上述问题,蛋白质设施用户上...
2025-05-12
相关成果分别以“Biomimetic Interface Engineering Approach for Universal Toughening of Rigid Fibers”、“Scalable ultrathin solid electrolyte from recycled Antheraea pernyi silk with regulated ion transport for solid-state Li–S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及eScience期刊。
近年来,纤维材料研究主要聚焦于超高强度模量或优异韧性的石油基合成纤维及无机纤维,这些材料在特种服装、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及新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石油基合成纤维(如芳纶、碳纤维)及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虽具备高强度,却普遍面临韧性不足的瓶颈。与此同时,生物质纤维(如竹纤维)作为传统纤维材料的有力补充,其力学性能(如断裂应变、韧性)往往难以达到工程应用标准。如何通过普适性方法提升纤维的综合性...
2025-05-12
研究成果以Supramolecular docking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alkyl-bearing molecules为题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都含有柔性烷基链。这些分子由长长的碳链组成,它们通常非常柔性。对于这类样品,传统的晶体海绵法可以将它们络合进入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孔道中,然后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结构测定。然而,传统的晶体海绵样品制备过程繁琐,对目标分子缺乏选择性识别能力,解析精度存在一定问题。长烷基链分子被晶体海绵络合后会产生十分无序的结构,使得确定它们的单晶结构十分困难。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
2025-03-25
2025年3月17日,上??萍即笱醢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Dario Vignali、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孔燕及百济神州沈志荣团队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igand-induced ubiquitination unleashes LAG3 immune checkpoint function by hindering membrane sequestration of signaling motif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首次阐明了免疫检查点LAG3受体激活的分子开关机制,并开发了基于功能...
2025-02-27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损害中脑多巴胺神经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PD患者的数量持续上升。目前,PD的治疗主要依赖多巴胺替代疗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进展。因此,深入研究PD的复杂病因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开发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PD治疗研究的关键。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损害中脑多巴胺神经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PD患者的数量持续上升。目前,PD的治疗主要依赖多巴胺替代疗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进展。因此,深入研究PD的复杂病因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开发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PD治疗研究的关键。??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郁...
2025-02-27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童明汉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黄旲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 vitro reconstitution of meiotic DNA double-strand break form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体外表达和纯化的小鼠SPO11-TOP6BL复合体,成功实现了减数分裂DSB形成的体外重构。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童明汉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黄旲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 vitro reconstitution of meiotic DNA double-strand break form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体外表达和纯化的小鼠SPO11-TOP6BL复合体,成功实现了减数分裂DSB形成的体外重构。????????????减数分裂是存在于有性生殖生物中的特殊细胞分裂方式,也是有性生殖的基...
2025-02-27
2025年2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明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研究员章炜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新型钙钛矿超高清显示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5年2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在线发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明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研究员章炜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新型钙钛矿超高清显示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题为“Perovskite Heteroepitaxy for High-Efficiency and Stable Pure-Red LEDs”。团队针对新型钙钛矿超高清显示技术中纯红光CsPbI3钙钛矿量子点材料相稳定性差这一世界难题,率先提出“外延异质结界面应力操控”的策略,首...
2025-02-27
00019-9?人群蛋白质组学中的暗质量:与认知和衰老相关的单氨基酸多态性定性定量分析.
近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质谱系统曾嵘/李青润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在学术期刊《Cell Genomics》上发表了题为“Uncovering dark mass in population proteomics: Pan-analysis of single amino acid polymorphism relevant to cognition and aging”的研究论文,基于质谱技术和新数据分析策略发现了单氨基酸多态性导致的蛋白质变体种类和丰度变化,探寻隐藏于人群蛋白质组数据中的“暗质...
2025-02-27
2025年2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崔勇教授团队及其合作伙伴的研究成果“金属-卤化物多孔框架超晶格”(Metal-halide porous framework superlattices)。
2025年2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崔勇教授团队及其合作伙伴的研究成果“金属-卤化物多孔框架超晶格”(Metal-halide porous framework superlattices)。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文强同学为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崔勇教授、美国UCLA段镶锋教授以及浙工大朱艺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华中科...
2025-01-24
2025年1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项晟祺教授课题组,侯中怀教授课题组和姚雪彪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dependent phase separation of heat shock factor 1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了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通过相分离传导温度调控效应。研究团队综合利用生物化学、核磁共振波谱学、统计物理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多学科手段,成功解析了HSF1...
2025-01-08
分子伴侣系统负责调控众多底物蛋白的成熟折叠与翻译后修饰,对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系统负责调控众多底物蛋白的成熟折叠与翻译后修饰,对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分子伴侣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多种共伴侣蛋白的协助,通过复杂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现底物蛋白功能的精细化调控。在众多共伴侣蛋白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极其重要,它通过形成HSP90-CDC37-激酶伴侣复合物,特异性识别并稳定至少90%的蛋白激酶。在肿瘤细胞中,CDC37往往过度表达,因此导致致癌...
2024-12-23
?IRF2BP2的RING结构域与含RxSVI基序的ZBTB16多肽结合的结构IRF2BP2结合缺陷的ZBTB16失去对巨核细胞分化的促进功能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4889-5.
2024年11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丁建平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RF2BP2 binds to a conserved RxSVI motif of protein partners and regulates megakaryocytic differentiation”。该研究通过解析IRF2BP2的RING结构域与IRF2、VGLL4和ZBTB16多肽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细胞功能分析,阐明了IRF2BP2通过RxSVI基序结合相互作用蛋白的分子...
2024-12-23
2024年11月20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用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平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Human HDAC6 senses valine abundancy to regulate DNA dam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缬氨酸特异性感应器—人源去乙酰化酶HDAC6,并揭示了缬氨酸限制导致HDAC6核转位,进而增强TET2活性并诱导DNA损伤的具体机制。
2024年11月20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用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平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Human HDAC6 senses valine abundancy to regulate DNA dam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缬氨酸特异性感应器—人源去乙?;窰DAC6,并揭示了缬氨酸限制导致HDAC6核转位,进而增强TET2活性并诱导DNA损伤的具体机制。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物合成和多种细胞代谢...
2024-12-16
近期,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BL01B线站用户发展了一种具有界面融合层级结构的多材料水凝胶纤维,该纤维通过原位离子交联诱导产生的分子剪切流,创建具有不同功能的层级结构。这种层级水凝胶纤维是由天然构建块组成的,由于其展现出类似初级神经元的忆阻效应,有望在无缝皮肤和植入式生物电子学领域得到应用。这项工作以“Self-Evolving Hierarchical Hydrogel Fibers with Circadian Rhythms and Memory Functions”为题,发表在期...
2024-11-18
2024年11月7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背靠背”形式在线发布了同一单位不同团队的两项重要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团队、张余研究员团队、邓一文研究员团队(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了题为 “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一个经典的蛋白复合体调控免疫稳态与多病原菌抗性)”的研究成果。
2024年11月7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背靠背”形式在线发布了同一单位不同团队的两项重要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团队、张余研究员团队、邓一文研究员团队(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了题为 “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一个经典的蛋白复合体调控免疫稳态与多病原菌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