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2020-12-14
2020-12-14
12月12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大亚湾实验”)装置退役仪式在实验站现场举行。至此,这个自2003年开始,经过4年酝酿、4年建设和9年运行取数的中微子实验装置,实现了原定科学目标,完成了科学使命,正式退役。各经费支持单位代表、同行专家、合作组成员代表共同见证了我国第一代中微子实验装置的退役,国际合作组成员通过网络会议参加了退役仪式。
12月12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大亚湾实验”)装置退役仪式在实验站现场举行。至此,这个自2003年开始,经过4年酝酿、4年建设和9年运行取数的中微子实验装置,实现了原定科学目标,完成了科学使命,正式退役。各经费支持单位代表、同行专家、合作组成员代表共同见证了我国第一代中微子实验装置的退役,国际合作组成员通过网络会议参加了退役仪式。大亚湾实验由中科院高能所主持,是中美两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方承担全部实验室建设和一半的探测器研制,美方承担约一半的探测器研制,俄罗斯、捷克,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都对实验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退役仪式上,大亚湾实验负责人、高能所所长王贻...
2019-08-09
2012年3月8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报告大厅里,所长王贻芳宣布: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被发现了!大厅里掌声雷动;1小时内,贺电与欢呼声从世界各地飞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成功,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实验物理成就。赢下这次强手如林的冲刺赛,中国科学家们不禁感慨十年来的酸甜苦辣。上天眷顾有准备的人2003年秋天,深圳东边40公里,来自北京的几位物理学家登上了海边的排牙山。山上树木葱茏,也遮不住嶙嶙的花岗岩。近在咫尺,是大亚湾核电站灰色水泥外壳的4座反应堆。物理学家难抑兴奋:核电站旁边有这样一座小山,难道是上天眷顾中国高能物理学界——核电站放出海量的中微子,可供测量;几百米厚的山体隔绝宇宙射线的干扰...
2019-09-07
9月7日,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教授因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在实验中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 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2012年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首次精确测量了其振荡幅度sin22θ13,开启了未来中微子发展的大门。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的确立为未来中微子实验研究指明了方向。新一代的国际中微子实验,包括测量三种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以及中微子CP破坏的实验计划都是根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结果进行设计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发现将对未来粒子...
2018-11-13
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经过精心筹备,高能所两个展项亮相此次展览,分别是“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和“伽马暴偏振探测仪-POLAR”。中微子振荡参数θ13描述了一种中微子振荡的幅度,其大小关系到中微子研究的未来发展,是粒子物理学28个基本参数之一,并和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相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组于2003年提出了原创性的实验方案,2011年建成了国际领先的实验装置,并于2012年在激烈的国际竞...
2018-10-20
10月18日至20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第29次合作组会议在高能所召开,共有来自国内各院校和美国、智利、俄罗斯、捷克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科研人员参会?;嵋楣舶才帕?0余个报告。与会代表首先讨论了计算资源和数据重建计划,以满足未来几年物理分析的需求。在中微子振荡测量方面,与会代表着重讨论了宇生同位素本底测量的改进、惰性中微子的寻找和基于氢俘获中子的振荡研究。目前大亚湾实验积累了世界最大的反应堆中微子样本,与会代表对反应堆中微子的流强和能谱测量展开激烈的讨论,也探讨了和美国短基线PROSPECT实验联合分析的可行性。最后,会议进行了实验美方发言人、执行委员会、出版审查委员会等的换届工作,并确定了下次物理分析工作会...
2018-10-11
10月11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指挥官勋章。授勋仪式于11日下午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先生代表意大利总统向王贻芳颁发勋章和证书。该勋章经总统签发,以表彰王贻芳对粒子物理研究和促进中意科技合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和意大利在粒子物理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包括与意大利格兰萨索(Gran Sasso)国家实验室的LVD实验、DAMA实验和弗拉斯卡蒂(Frascati)国家实验室的加速器与KLOE实验,以及西藏羊八井ARGO实验等多方面的广泛合作与交流。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方的队伍得到锻炼和成长,一些基于中国本土的大型实验开始逐渐走上世界舞台。自BESⅢ实验...
2018-09-17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论文“反应堆中微子流强与能谱的改进测量”(Chinese Physics C, 2017, 41 (1): 013002)被评为中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物理学会2018年秋季会议期间举行。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副研究员占亮作为文章的通讯作者,代表大亚湾实验项目组领取了该奖项。国际上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观测到的中微子数目比模型预期要少,这个现象被称为“反应堆中微子反常”,其原因尚未可知,一个理论解释是一些中微子转变成了不可探测的粒子,也就是所谓的“惰性”中微子。大亚湾实验测量了反应堆产生的中微子事例率和能谱,发现除了数目偏少外,在5MeV能量处的能谱形状也与模型预期显著不一致,这说明更有可...
2018-04-21
4月19日至21日,大亚湾物理分析国际研讨会在高能所召开,有来自中国、美国、智利、俄罗斯的45位研究人员参加,并有多位美国合作组成员通过网络远程参加。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今年夏天中微子振荡结果的公布和反应堆中微子分析事宜,在多项分析上达成一致,极大的加速了中微子振荡分析进展,并讨论了多个新物理研究课题?;嵋橄殖∮牖崛嗽焙嫌?
2017-01-09
1月5日,中国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为树立典型、学习先进,激励院属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迎难而上、再创佳绩,中科院对“十二五”期间做出优异成绩的突出贡献团队进行了表彰。在本次评比中,全院共12个团队入选,其中,中科院高能所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振荡实验团队因其在中科院“三个面向”方面取得突破性重大科研成果而获此殊荣,高能所所长王贻芳作为团队代表领奖。突出贡献团队入选要求为:“十二五”期间,在院“三个面向”方面取得突破性重大科研成果,在前沿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在本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并且团队结构合理,成员信念坚强、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颁奖典礼现...
2017-01-09
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各奖项获奖结果已经全部揭晓。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名最高奖获奖人、279个项目、5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牵头完成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王贻芳代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获奖团队接受颁奖;陈和生院士代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获奖集体接受颁奖。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组于2003年提出了原创性的实验方案,2011年建成了国际领先的实验装置,并于2012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率...
2016-11-14
11月6日,中科院副院长王恩哥到中科院高能所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考察调研。
11月6日,中科院副院长王恩哥到中科院高能所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考察调研。王恩哥一行参观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听取了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关于研究所概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的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ADS质子直线加速器、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行等情况介绍,以及以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为龙头建设世界级大科学研究中心和国际科学城的规划。王恩哥表示:高能所的工作取得了不少高水平的成果,并得到了国际认可;大科学工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需要提前更多年谋划未来发展布局。王恩哥还表示,将尽力在各个层面推动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的发展...
2016-03-20
3月17日至20日,第26次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会在高能所召开,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台湾)1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伊利诺理工大学、捷克查理大学、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等国际合作单位70多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自上次合作组会以来大亚湾实验的运行状况和物理分析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专题研讨会针对物理分析、液闪置换方案、现场运行维护等各项内容分别进行深入讨论。最后一天的合作组大会上,合作组发言人和各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对前期的研讨进行了总结,并详细安排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嵋橹贫?016年合作组文章的发表计划,以及在夏季国际会议上将要公布的实...
2016-02-12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实验采集了世界上最大的反应堆中微子样本,分析了部分数据后,发现与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这为未来的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测量数据。该结果于2月12日发表于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实验采集了世界上最大的反应堆中微子样本,分析了部分数据后,发现与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这为未来的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测量数据。该结果于2月12日发表于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研究中微子有可能揭示许多未解的物理之谜,包括宇宙的历史、形成与未来。在宇宙大爆炸时期,中微子是产生的最多的粒子之一。现今仍大量产生于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过程和宇宙射线撞击地球大气层过程。中微子也是核反应堆发电时发射的副产物,这使科学家可以对其进行可控的研究。事实上,在 20世纪50年代,人们正是在反应堆旁首次探测到了中微子。中微子因为性质极不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