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同城服务-同城空降软件,花间堂约茶的网,附近300元3小时

科研成果
    ?原子核质量测量揭示新质子幻数出现

    2025-07-22

    科研人员揭示了硅-22具有与氧-22相似的双幻结构,但同时存在轻微的对称破缺,具有更外延的质子空间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首次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发现在硅-22中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相关成果于7月2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当原子核的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126时,原子核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性质,因此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20世纪40-50年代,物理学家梅耶(M. G. Mayer)和简森(...

    近代物理所在重空心原子实验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2025-07-22

    针对高效制备重空心原子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的难题,科研团队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及其气体内靶装置上开展了相关实验,利用能量95-197 MeV/u的全裸氙离子与氙靶碰撞,测量了反应后靶原子的X射线谱。

    空心原子是指内壳缺失多个电子,而外壳仍全部或者部分填充电子的特殊原子。这类远离平衡态的多激发态原子的产生机制、内部结构及退激属性不仅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理解量子多体相互作用的有效载体,同时在内壳电离X射线激光、高能量密度物理及分子成像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团队与合作者在重空心原子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证实了全裸重离子-原子碰撞是高产额制备重空...

    近代物理所揭示高电荷态铁离子的电子-离子复合机制

    2025-06-19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m),开展了M壳层类钠铁离子Fe15+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首次获得了质心系碰撞能量为0-90 eV范围内的电子离子复合绝对速率系数,为揭示天体等离子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铁,作为宇宙和太阳系中丰度极高的重元素之一,在天体物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m),开展了M壳层类钠铁离子Fe15+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首次获得了质心系碰撞能量为0-90 eV范围内的电子离子复合绝对速率系数,为揭示天体等离子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

    近代物理所合成极端缺中子新核素镤-210 ?

    2025-06-04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镤-210,该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镤同位素。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超重元素研究平台(CAFE2),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镤-210,该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镤同位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成与研究新核素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探索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揭示新物理现象、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核区,新核素的产生截面...

    数字化探测阵列助力奇特原子核衰变研究

    2025-04-29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功研制出一套高性能数字化探测阵列,可实现奇特原子核衰变的高精度测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功研制出一套高性能数字化探测阵列,可实现奇特原子核衰变的高精度测量。该系统在β延迟质子发射、α衰变及直接质子放射性等稀有衰变过程的测量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该探测阵列包含双面硅微条探测器、四分硅探测器与高纯锗探测器,同时结合了250 MHz采样率、14 bit精度的数...

    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揭示质子晕结构

    2024-12-05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精确测量了一批奇特原子核的质量,确定了铝、磷、硫和氩元素的质子滴线,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核质量揭示质子晕结构的新方法。相关成果于2024年11月27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精确测量了一批奇特原子核的质量,确定了铝、磷、硫和氩元素的质子滴线,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核质量揭示质子晕结构的新方法。相关成果于2024年11月27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一般相邻原子核的半径都很接近。晕是弱束缚原子核中的奇异核结构,表现为一个或多个价核子在空间分布上出现很长的拖尾,使得该原子核...

    近代物理所基于高电荷态离子实现复杂分子高精度成像

    2024-11-12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苑航博士、许慎跃研究员和马新文研究员等在分子库仑爆炸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高电荷态离子束流实现了对复杂分子的高精度结构成像。相关成果于2024年11月7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苑航博士、许慎跃研究员和马新文研究员等在分子库仑爆炸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高电荷态离子束流实现了对复杂分子的高精度结构成像。相关成果于2024年11月7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饴乇ǔ上窦际跬ü攵喔龅缱邮狗肿臃⑸耆榱?,进一步探测碎片动量获得分子结构信息。现有研究主要采用光电离诱导分子库仑爆炸,适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简...

    科研人员在聚酰亚胺耐高温电池隔膜研究中获新进展

    2024-11-0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兰州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相关团队合作,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聚酰亚胺耐高温隔膜。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11月5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期刊(ACS Nano)上。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具有隔绝正负极和传导锂离子的功能,对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300瓦时每千克,并有望进一步得到...

    科研人员在实践重离子辐射诱变微生物育种新模式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24-11-0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研究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结合重离子辐射、适应性实验室进化(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 ALE)和基因编辑等相关技术,实践了团队之前提出的关于提升重子辐射诱变育种效率和质量的研究策略。系列研究成果2024年11月前后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等国际...

    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4-10-28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原子分子结构与动力学室科研人员在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于10月2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原子分子结构与动力学室科研人员在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于10月2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电子的电荷与自旋自由度之间的耦合在理解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等离子体物理学、高能X射线激光器开发、热核聚变和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实验结果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对以上系统...

    近代物理所基于HIRFL合成新核素钚-227

    2024-10-08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发现了钚元素的一个新的同位素钚-227,相关成果于10月3日在Physical Review C 期刊上发表。当原子核的核子数等于某些特殊的数目时(2、8、20、28、50、82、126),原子核会特别稳定,形状接近球形,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檬拇嬖诜从沉嗽雍说目遣憬峁?。126是中子特有的幻数,已有研究表明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中子幻数126的壳效应从82号铅元素到92号铀元素有连续减小的趋势。那...

    近代物理所医用同位素镭-223和锕-225的分离制备获得重要进展

    2024-09-14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室秦芝研究员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以及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分离样机系统,在医用同位素镭-223和锕-225的同步分离制备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镭-223(半衰期为11.4天)和锕-225(半衰期为10天)作为两种极具潜力的阿尔法发射同位素,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小体积肿瘤和多位点转移性癌症的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镭-223和锕-225生产方法复杂且效率...

    近代物理所在高能全裸重离子的非辐射电子俘获实验研究中获进展

    2024-09-14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开展了高能Xe54+离子与Kr和Xe原子碰撞中非辐射电子俘获过程的实验研究,相关成果于9月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和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上。离子-原子碰撞是电磁相互作用决定下的量子多体系统演化过程。电子俘获是其基本过程之一,对天体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电荷态重离子携带着极强的库仑场,电子在强库仑场...

    科研人员在利用离子径迹技术开展离子管理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8-02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相关团队合作,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一种面向无枝晶锂金属阳极的离子管理膜,相关成果于7月26日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在众多锂电池阳极材料中,锂金属阳极因其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而受到持续关注。然而,在长期循环过程中,锂金属阳极锂枝晶生长以及体积膨胀会造成电池性能下降并带来严重的安全...

    相对论能量重离子激光冷却与精密激光谱学实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4-07-3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的科研人员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上首次开展了相对论能量类锂16O5+离子束的激光冷却和精密光谱测量实验。该实验是目前激光冷却实验中离子束能量最高、离子电荷态最高、跃迁波长最短的实验,激光冷却相关研究成果7月23日以Letter形式发表在Phys. Rev. A上,精密激光谱学实验成果6月8日发表在Nucl. Instr. Meth. A上。激光冷却储存环中相对论能量的重离子束是最有希望得到高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