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30日,第21届聚变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会议(2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sma-Surface Interaction in Controlled Fusion Devices)在日本金泽(Kanazawa,Japan)召开。本届大会由日本核融合科学研究(NIFS)承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欧洲、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近400位专家学者与会。 等离子体所“千人计划”郭后扬研究员携等离子体所6位科研人员参加会议,国内其他单位共有26人参加。
本届大会主要分为以下十个主题: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材料腐蚀、迁移、混合及灰尘行程;等离子体加料、粒子排出和控制、氚滞留;壁处理和氚的清除技术;杂质来源、输运及控制;边界和偏滤器等离子体物理;能量排出、等离子体脱靶及热负荷控制;远SOL输运、等离子体与托卡马克内壁相互作用;等离子体边界和第一壁诊断;聚变堆的等离子体排出、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本次大会上,等离子体所丁锐副研究员做了题为“EAST-MAPES上的材料迁移研究及对ITER的启示”(Material migration studies on EAST-MAPES and implications for ITER)的邀请报告,详细介绍了在EAST上开展的ITER第一壁材料的测试实验与模拟结果,以及对ITER预测的影响。王亮副研究员做了“EAST面向先进稳态运行的偏滤器热流和粒子流的主动控制”(Active control of divertor heat and particle fluxes in EAST towards advanced steady state operations)的邀请报告,全面综述了等离子体所通过采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主动控制偏滤器边界的瞬态与稳态热流粒子流,进而获得先进长脉冲稳态运行的实验与物理研究进展,并展示了EAST的最新升级情况、系统能力以及近期研究计划,代表等离子体所欢迎更多国际同行来中国参加EAST物理实验。胡建生研究员做了 “EAST利用超声分子束注入和弹丸注入缓解ELM”(ELM mitigation with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m and pellet injections on EAST)的口头报告,深入介绍了2012年EAST上利用超声分子束和弹丸注入缓解ELM的最新研究成果。
郭后扬研究员担任“Plasma Exhaust”分会的主席并主持了5月26日上午的分会。大会墙报方面,郭后扬研究员、丁芳副研究员和余耀伟副研究员等分别展示了“EAST低杂波电流驱动和磁场对偏滤器功率和粒子沉积的影响”(Effects of Lower Hybrid Current Drive and magnetic configuration on divertor power and particle deposition in EAST)、“EAST钨第一壁材料间隙结构对杂质沉积和燃料滞留的影响”(The influences of gap geometry on impurity deposition and fuel accumulation in the castellated tungsten plasma-facing components exposed in EAST)、“EAST高约束放电中的燃料滞留于自然密度研究”(Fuel recycling and natural density in EAST H-mode discharges)等共10张墙报,这些报告和内容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会后,郭后扬、胡建生、王亮还访问了日本富山大学的氢同位素科学研究中心,对该所开展的与未来聚变堆密切相关的氚的研究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聚变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下一届会议将于2016年5月30 - 6月3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郭后扬研究员担任分会主席主持会议
胡建生研究员作口头报告
王亮副研究员作邀请报告
丁锐副研究员作邀请报告
访问富山大学氢同位素科学中心氚实验室
与会代表合影
(托卡马克装置信息员尹红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