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4月27日凌晨两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发射空间环境垂直探测火箭?;鸺尚性际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三亚卫星数据接收站成功捕获跟踪火箭,并完整获取了火箭下传的探测数据。在火箭发射后,实际运行轨道同预报轨道偏差较大,给捕...
2016-04-14
4月14日,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三司在等离子体所组织召开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ぱ槭栈帷Q槭兆橛衫醋灾泄萍即笱?、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三司、环保部华东辐射环境监督站、安徽省环保厅及合肥市环保局的9位专家担任,中国科技...
2016-04-12
4月12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和财务局组织测试鉴定专家组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对撞亮度进行了测试鉴定。专家组由北京大学陈佳洱院士担任组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担任副组长,专家组成员还有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何多慧院士、北京大学赵光达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殷立新研究员、北京大学刘克新教授、清华大学唐传祥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天爵研究员。高能所陈和生、陈森玉院士,副所长秦庆、罗小安和BEPCII工程相关人员出席了测试鉴定会。
4月12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和财务局组织测试鉴定专家组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对撞亮度进行了测试鉴定。专家组由北京大学陈佳洱院士担任组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担任副组长,专家组成员还有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何多慧院士、北京大学赵光达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6-04-05
2016年4月5日晚22:29,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对撞亮度达到1×10^33/cm^2/s ,标志着对撞机的性能达到改造前的100倍。BEPCII工程于2004年4月全面动工,历经五年建设,于2009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经过数年稳定高效运行,已获得包括发现Zc(3900)四夸克态新粒子在内的多项重要物理成果。
2016年4月5日晚22:29,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对撞亮度达到1×10^33/cm^2/s ,标志着对撞机的性能达到改造前的100倍。BEPCII工程于2004年4月全面动工,历经五年建设,于2009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经过数年稳定高效运行,已获得包括发现Zc(3900)四夸克态新粒子在内的多项重要物理成果。BEPCII对撞亮度达到1×10^33/...
2016-04-05
在经历了今年年初部分硬件系统的故障恢复及北京谱仪高能量下取数运行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各硬件系统目前均在良好状态下。3月25日开始,BEPCII进行加速器机器研究,加速器中心的调束和运行人员协同作战,夜以继日地努力调试对撞亮度,取得了重大突破。4月5日凌晨,对撞亮度达到9.98×10^32/cm^2/s,创造了该能区对撞亮度的最新世界纪录。
在经历了今年年初部分硬件系统的故障恢复及北京谱仪高能量下取数运行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各硬件系统目前均在良好状态下。3月25日开始,BEPCII进行加速器机器研究,加速器中心的调束和运行人员协同作战,夜以继日地努力调试对撞亮度,取得了重大突破。4月5日凌晨,对撞亮度达到9.98×10^32/cm^2/s,创造了该...
2016-03-26
2016年3月26日晚,合肥光源又传来喜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机器研究工作,成功获得501mA的存储束流,束流积累流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合肥光源的运行性能又上一个新的台阶。重大维修改造完成后的合肥光源自2015年1月1日进入了试运行阶段,装置的性能及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都进一...
2016-03-18
2016年3月18日,散裂中子源靶站水冷系统压力容器项目在制造厂家中核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召开出厂验收会,本次验收的设备为CSNS靶站水冷却系统压力容器26台,包括:贮罐设备8台、净化设备12台、换热设备6台。中子科学部主任王芳卫、技术安全办公室主任王庆斌、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席北星、实验公用系统工艺总工张炳云...
2016-03-10
2016年3月10日,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三亚接收站公共支撑平台研制”详细设计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该项目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叭墙邮照竟仓С牌教ㄑ兄啤毕钅空攵匀恰⒛虾5厍8杏τ玫奶氐?,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接收站建立遥感数据处理公共支撑平台,将使三亚研究中心初步具备遥感数据综合...
2016-02-04
2016年2月3日,我国公布了首批高分四号卫星图像图。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于去年12月29日成功发射,今年1月3日首次开机成像并下传数据。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负责承担高分四号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管理调度、数据传输,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
2016-01-29
1月29日,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辅助加热系统”项目经理部组织专家组对辅助加热系统投入运行后应达到的第二阶段验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确认。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及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5位专家组成,万元熙院士担任专家组长?;嵋橐潦?,项目总经理李建刚...
2016-01-23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能源环境新材料原位电子结构综合研究平台(SiP?ME2)”是基金委最大的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建设周期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要承担软X射线弯铁光束线(BL02B)的设计和建设任务。该光束线设计能量范围40~2000eV,包括近常压光电子能谱和光...
2016-01-22
1月2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射谱仪屏蔽体钢板工艺设计评审会在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召开?;嵋橛墒⑽胺毖芯吭比纹郎笞樽槌?。本次会议主要针对多功能反射谱仪屏蔽体钢板的加工工艺、安装顺序、安装方案、?;すぷ暗确矫娼泄ひ掌郎?。会上首先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苏庆双工程师就多功能反射谱仪屏蔽体钢板的制...
2016-01-19
近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漂移管直线加速器第一段加速腔(DTL-1)调束成功,负氢束流成功加速到设计能量21.6MeV,峰值流强达到18mA(设计峰值流强15mA),在束流流强测量系统误差范围内,束流通过率为100%。DTL-1束流调试成功,是CSNS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CSNS的负氢直线加速器由4段DTL加速腔组成,将负氢束流...
2016-01-15
2016年1月15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样品环境闭循环变温系统在高能所东莞分部完成了验收测试。该系统主设备在美国CIA公司按CSNS设计要求完成加工制造,在高能所东莞分部完成组装。中子科学部副主任贾学军、样品环境系统负责人张绍英、低温系统负责人何昆以及丁美莹参加了验收,贾学军任验收组组长。本套系统可控温度...
2016-01-14
2016年1月14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组成的专家组对CSNS靶体插件在北京安泰中科金属材料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了出厂验收。验收组一致认为,靶体插件各项指标及性能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及技术要求,同意靶体插件通过出厂验收。靶体插件研制合同于2014年12月签订,于2015年12月顺利按期完成研制和测试。靶体插件是CSNS产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