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同城服务-同城空降软件,花间堂约茶的网,附近300元3小时

重要新闻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发现裸露“可燃冰”

    2017-09-23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中,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这一成果北京时间2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上在线发表。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中,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这一成果北京时间2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上在线发表。通过“发现”号无人潜水器携带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探针,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

    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

    2017-08-28

    8月28日,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这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提前实现了今年秋天首次获得中子束流的目标,向党的十九大献礼。这标志着CSNS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8年春CSNS将按计划全部完工,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

    8月28日,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这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提前实现了今年秋天首次获得中子束流的目标,向党的十九大献礼。这标志着CSNS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8年春CSNS将按计划全部完工,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28日上午10时,在CS...

    “科学”号在卡罗琳海山采集到丰富生物样品

    2017-08-14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8月14日对人类从未探索过的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进行首次科学考察,采集到丰富的生物和地质样品,其中包括一株罕见的淡黄色海绵以及有永恒爱情象征的偕老同穴海绵。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8月14日对人类从未探索过的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进行首次科学考察,采集到丰富的生物和地质样品,其中包括一株罕见的淡黄色海绵以及有永恒爱情象征的偕老同穴海绵。海绵是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而简单的一个类群,虽然经历几亿年的进化,组织器官仍然没有分化,没有口和消化腔,一般呈瓶状、圆柱...

    “科学”号首次探秘卡罗琳海山

    2017-08-14

    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匚奕饲彼?4日在西太平洋下潜考察卡罗琳海山。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介绍,这是人类首次对这座海山进行科学考察。

    新华社“科学”号8月14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14日在西太平洋下潜考察卡罗琳海山。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介绍,这是人类首次对这座海山进行科学考察?!胺⑾帧焙盼奕死驴厍逼魅胨I接殖坪5咨?,是指从海底计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卡罗...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第一时间共享四川九寨沟震前卫星遥感数据

    2017-08-08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当晚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开展了震前历史数据查询和灾后数据编程获取等一系列的灾害应急监测响应工作。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当晚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开展了震前历史数据查询和灾后数据编程获取等一系列的灾害应急监测响应工作。9日中午12时,遥感地球...

    “科学”号圆满完成2017南海综合考察航次任务

    2017-07-29

    “科学”号7月29日电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29日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2017年南海综合考察航次任务,抵达深圳补给。这个航次实现了我国重大海洋探测装备协同作业,并首次实现不同类型水下机器人交会拍摄。

    新华社“科学”号7月29日电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29日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2017年南海综合考察航次任务,抵达深圳补给。这个航次实现了我国重大海洋探测装备协同作业,并首次实现不同类型水下机器人交会拍摄。航次首席科学家孙松介绍,本...

    我国首次实现缆控式与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深海交会拍摄

    2017-07-27

    在1000多米深的黑暗海底,一个根据预编程自主航行的机器人穿梭而过。能否做到用另外一个机器人在海底准确找到它并跟踪拍摄?我国科学家26日在南海做到了。

    新华社“科学”号7月26日电(记者张旭东)在1000多米深的黑暗海底,一个根据预编程自主航行的机器人穿梭而过。能否做到用另外一个机器人在海底准确找到它并跟踪拍摄?我国科学家26日在南海做到了。当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缆控式??匚奕饲彼鳌胺⑾帧焙庞胱灾问剿禄魅恕疤剿鳌焙旁谀虾1辈?..

    等离子体所在台基等离子体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7-07-27

    近日,等离子体所徐国盛研究员课题组在研究台基等离子体中E×B流剪切驱动静态高约束模式(QH模)放电中边界谐频振荡(EHO)的低环向模数扭曲模的线性不稳定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内容以“E×B flow shear drive of the linear low-n modes of EHO in the QH-mode regime”为题发表于核聚变领域顶级期刊Nuclear Fusion杂志上[Nuclear Fusion, 57 (2017) 086047 (17pp)]。

    近日,等离子体所徐国盛研究员课题组在研究台基等离子体中E×B流剪切驱动静态高约束模式(QH模)放电中边界谐频振荡(EHO)的低环向模数扭曲模的线性不稳定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内容以“E×B flow shear drive of the linear low-n modes of EHO in the QH-mode regime”为题发表于核聚变领域顶级期刊Nuclear Fusion...

    ITER首个超导磁体系统部件成功研制

    2017-07-26

    7月26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ITER计划首个超导磁体系统部件——馈线(FEEDER)采购包PF4过渡馈线竣工仪式成功举办。

            7月26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ITER计划首个超导磁体系统部件——馈线(FEEDER)采购包PF4过渡馈线竣工仪式成功举办?! 〈盘謇∠呦低呈荌TER部件中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包含31套不同的馈线,单套长度30~50米,总重超过1600吨,共计6万余个部件。作为ITER超导磁体系统供电、冷却和提供...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调研中国散裂中子源

    2017-06-19

    6月19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在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东莞市市长梁维东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对中国散裂中子源(简称CSNS)进行调研。CSNS工程经理陈和生院士,高能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陈延伟等人参加了调研活动。

    6月19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在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东莞市市长梁维东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对中国散裂中子源(简称CSNS)进行调研。CSNS工程经理陈和生院士,高能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陈延伟等人参加了调研活动。王恩哥一行在沙盘前听取了陈和生关于CSNS园区构成、装置原理、谱仪建设和应用...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数据

    2017-06-16

    2017年6月15日11时00分,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慧眼”发射成功。6月16日10时46分25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16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首轨下行数据,并将所接收的卫星数据实时传送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17年6月15日11时00分,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慧眼”发射成功。6月16日10时46分25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16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首轨下行数据,并将所接收的卫星数据实时传送至中科...

    “科学”号完成西太平洋科考航次顺利返青

    2017-06-09

    6月9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完成“西太平洋中南部水体综合调查航次”和“雅浦海山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航次”,顺利返回青岛。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码头迎接。

    6月9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完成“西太平洋中南部水体综合调查航次”和“雅浦海山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航次”,顺利返回青岛。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码头迎接。本次科学考察4月6日从青岛出发,历时65天,总航程11200海里。“西太平洋中南部水体综合调查航次”历时41天,完成大面综合调查站...

    等离子体所在离子回旋频段波与等离子体耦合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7-05-18

    近日,等离子体所微波加热与电流驱动研究室离子回旋课题组在离子回旋频段波与等离子体耦合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以“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ICRF waves coupling in EAST”为题发表在核聚变领域顶级期刊Nuclear Fusion杂志上(Nuclear Fusion 57 (2017) 066030)。

    近日,等离子体所微波加热与电流驱动研究室离子回旋课题组在离子回旋频段波与等离子体耦合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以“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ICRF waves coupling in EAST”为题发表在核聚变领域顶级期刊Nuclear Fusion杂志上(Nuclear Fusion 57 (2017) 066030)。离子回旋频段波与等离子体的耦合效率与诸...

    汪克强调研武汉病毒所P4实验室

    2017-05-12

    5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发展规划局局长汪克强一行调研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围绕 “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全院视频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了解武汉病毒所“一三五”规划实施和改革创新发展的有关情况。

    5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发展规划局局长汪克强一行调研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围绕 “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全院视频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了解武汉病毒所“一三五”规划实施和改革创新发展的有关情况。汪克强一行参观了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即武汉P4实验室),详细了解武...

    科技部副部长黄卫调研中国散裂中子源

    2017-05-03

    5月3日上午,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在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高能所东莞分部,对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进行调研。参加调研的有CSNS工程经理陈和生院士,高能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陈延伟,CSNS常务副经理马力,以及副经理奚基伟、傅世年等。

    5月3日上午,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在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高能所东莞分部,对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进行调研。参加调研的有CSNS工程经理陈和生院士,高能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陈延伟,CSNS常务副经理马力,以及副经理奚基伟、傅世年等。黄卫一行首先在沙盘前听取了陈和生院士关于CSNS概况、原理和最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