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2022年4月26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返航,圆满完成2022年度南海北部典型区域海洋环境调查第一航段任务。
该航次由中国科学院深??蒲в牍こ萄芯克橹?,在完成海洋环境调查任务的同时,组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研制的磁力仪、海南狮子鱼深海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电视抓斗等设备进行海上试验。
本航次在1573米到3689米不同深度的海底获取了一批沉积物柱样、底层海水、岩石标本及生物样本等,并获得了第一手现代海底地貌影像资料;在2357米发现了长约1.6米的完整鱿鱼尸骸,通过图像资料比对分析,疑似比较罕见的“广鳍八腕鱿”物种;在2300米的海底前后发现了2只被海洋生物覆盖的陶罐,成功打捞清理后,其中初步判定为明末到清的“酱釉罐”和宋元时期的“四耳酱釉罐”。
2022年4月26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返航,圆满完成2022年度南海北部典型区域海洋环境调查第一航段任务。该航次由中国科学院深??蒲в牍こ萄芯克橹?,在完成海洋环境调查任务的同时,组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研制的磁力仪、海南狮子鱼深海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电视抓斗等设备进行海上试验。本航次...
2022-04-26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完成了美国LANDSAT-9卫星国际地面站的全部认证工作(包括密云、喀什、三亚接收站),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认证的LANDSAT-9卫星国际地面站,从而正式具备接收、处理和分发LANDSAT-9卫星数据产品的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完成了美国LANDSAT-9卫星国际地面站的全部认证工作(包括密云、喀什、三亚接收站),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认证的LANDSAT-9卫星国际地面站,从而正式具备接收、处理和分发LANDSAT-9卫星数据产品的能力。LANDSAT系列卫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全球陆地观测系列卫星之一,在...
2022-04-21
4月21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数据。上午11点46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成功跟踪、接收到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下行数据,这也是卫星发射后首次下行数据。之后,三亚站也分别于13点17分和14点55分按计划成功完成卫星数据接收任务。三次接收任务的数据总时长为24分24秒,...
2022-04-11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三号03星数据。当日下午16点,地面站密云站成功完成星地联通测试;17点42分,密云站按计划完成高分三号03星首轨观测数据的跟踪、接收、记录与传输。之后,三亚站也按计划完成卫星数据接收任务。至4月12日中午,地面站总计接收卫星数据约4...
2022-03-30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空地时频比对分析中心在星地超高精度时频传递技术研究取得进展,该小组搭建的星地综合时频比对仿真平台,通过对轨道、大气及其他各项链路误差进行建模,并综合应用各种误差修正和数据处理手段,实现优于0.5皮秒的星地时间同步精度。该研究成果论文《一种星地精密时间同步方法及其运动时延误...
2022-03-05
2022年3月5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LT-1B)数据。7点19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按计划成功跟踪、接收到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下行数据,接收任务时长2分35秒,实时接收、记录、传输数据16.55GB。这是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2月27日发射成功后首次下行载荷观测数据...
2022-01-11
1月11日,中科院2021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发布?!癊AST装置实现1.2亿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入选中科院2021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2021年5月28日凌晨,EAST装置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6月8日,EAST装置总放电实验次数突破10万次。12月30日晚,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
2021-12-27
12月27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资源一号02E卫星(5米光学卫星02星)数据。
上午10时37分和12点18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先后成功跟踪、接收到资源一号02E卫星下行数据。
12月27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资源一号02E卫星(5米光学卫星02星)数据。上午10时37分和12点18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先后成功跟踪、接收到资源一号02E卫星下行数据。接收任务时长分别为09分01秒和5分05秒,完成总计159 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传输。这是资源一号02E卫星在发射...
2021-12-24
12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1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和国际十大科技新闻。EAST装置亿度百秒创世界新纪录位列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之首。同日,《科技日报》发布了2021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癊AST装置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成果也被列为2021年我国科技界的重要突破之一。今年5...
2021-12-03
近日,等离子体所在核辐射防护材料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等离子体诊断研究室辐射防护组成功研制了一类高性能、无铅化的中子及伽马射线复合屏蔽材料,并围绕材料的屏蔽性能与机制展开了实验研究和模拟计算验证,相关成果发表在核科学技术一区期刊Nuclear Materials and Energy上,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近日,等离子体所在核辐射防护材料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等离子体诊断研究室辐射防护组成功研制了一类高性能、无铅化的中子及伽马射线复合屏蔽材料,并围绕材料的屏蔽性能与机制展开了实验研究和模拟计算验证,相关成果发表在核科学技术一区期刊Nuclear Materials and Energy上,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中子是电中性粒子...
2021-11-11
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戚强课题组博士生顾守曦针对辐照损伤对固态氚增殖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进展,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核聚变研究领域权威期刊Nuclear Fusion 61 (2021) 106035 上。
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戚强课题组博士生顾守曦针对辐照损伤对固态氚增殖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进展,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核聚变研究领域权威期刊Nuclear Fusion 61 (2021) 106035 上。氚增殖材料的高效产氚是实现聚变堆氚自持的保障。在服役期间,氚增殖材料会面临严苛...
2021-11-08
近日,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涌现,共14位科学家、150项成果获奖。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共有3项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分别是研究员李正强等申报的“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关键气溶胶成分的遥感探测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究员黄鹏等申报的“...
2021-10-29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约有30万种,是种子植物门物种多样化程度最高,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个陆生植物亚门。早白垩纪被子植物的崛起重塑了全球陆地植被和生态系统格局,也为昆虫、两爬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多样化提供了栖息地、食物和能量来源。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约有30万种,是种子植物门物种多样化程度最高,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个陆生植物亚门。早白垩纪被子植物的崛起重塑了全球陆地植被和生态系统格局,也为昆虫、两爬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多样化提供了栖息地、食物和能量来源。自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以来,重建被子植物的生命之树一直是植物学研究的...
2021-10-07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种子采集队顺利完成“珠峰种子采集2021”任务,在珠峰6200米左右成功采集到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的种子,刷新了我国植物种子采集的最高海拔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种子采集队顺利完成“珠峰种子采集2021”任务,在珠峰6200米左右成功采集到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的种子,刷新了我国植物种子采集的最高海拔纪录。本次采集到的种子,经干燥、清理、计数等流程后,将长期保存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
2021-09-22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地方有关部门、合肥产投集团、合肥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多方强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及融合创新力量,共建医疗器械检测联合实验室,落户合肥高新区生物产业园,推动合肥质子治疗系统项目的发展以及开展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及应用。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地方有关部门、合肥产投集团、合肥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多方强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及融合创新力量,共建医疗器械检测联合实验室,落户合肥高新区生物产业园,推动合肥质子治疗系统项目的发展以及开展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及应用。质子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