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5
近日,近代物理所科研成果“首次合成近质子滴线百纳秒寿命超铀新核素222Np”入选《科技导报》评选出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重大科学进展”。222Np是近代物理所继发现新核素219,220,223, 224Np之后,在该同位素链中发现的又一个新核素。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装置,首次合成了半衰期为380纳秒...
2021-03-23
近日,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应The Innovation邀请,撰写了题为“Features and future of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综述文章,发表于该刊2021年第2期。论文第一作者为黄楠顺博士研究生,邓海啸研究员、赵振堂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1-03-10
近日,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建设团队之一——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张清和教授以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在北极上空发现了类似台风的“太空台风”,这一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被《Nature》选为研究亮点,引起了全球科学家关注和国...
2021-02-26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并且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XFEL),完成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这种新机制可以极大降低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对外种子激光的功率需求,解决了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通往高重复频率运行的关键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并且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XFEL),完成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这种新机制可以极大降低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对外种子激光的功率需求,解决了...
2021-02-08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蛋白质设施)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教授戈宝学团队联合上??萍即笱Ы淌谌淖雍驮菏客哦拥某晒敖岷司庖咛右莼票唤沂尽背晒θ胙∮山】当ㄉ缱橹姥〉?020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蛋白质设施)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教授戈宝学团队联合上??萍即笱Ы淌谌淖雍驮菏客哦拥某晒敖岷司庖咛右莼票唤沂尽背晒θ胙∮山】当ㄉ缱橹姥〉?020年度...
2021-02-03
2月3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首篇科学文章“Observation of the Crab Nebula with LHAASO-KM2A - a Performance Study”在《中国物理C》正式发表。LHAASO第一篇科学文章的发表,正式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的发现之旅。文章利用LHAASO实验平方公里阵列(KM2A)子阵列首批数据测量了标准烛光——蟹状星云10 TeV...
2021-01-29
日前,中科院2020年第4季度两类亮点工作筛选结果发布,等离子体所“为法国可控热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研制核心部件”这一科研成果入选中科院2020年第4季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2020年9月,等离子体所承担的法国超导托卡马克装置WEST偏滤器关键部件的研制任务正式竣工交付。项目团队解决了钨块与铜管热等静压、钨块之间...
2021-01-15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会上宣读并表彰了中科院2020年度各奖项,等离子体所ITER大科学工程团队获“中科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给等离子体所ITER大科学工程团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
2021-01-07
2021年1月4日至7日,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 Probe,简称EP)卫星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顺利完成。此次试验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组织,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具体实施,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参加。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为此次试验提供了地面系统参试设备、...
2020-12-31
据国际权度局(BIPM)官方数据统计,2020年,由长短波授时系统保持的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性能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为国际原子时贡献权重7.0%,世界第三。2020年,我国地方原子时TA(NTSC)稳定度为8.3×10-16(5天),4.7×10-16(30天),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与国际标准时间UTC的偏差|UTC(NTSC)-UTC|<5ns,UTC(NTSC)-UTC的...
2020-12-24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后在线发表题为“Strong Ferromagnetism Achieved via Breathing Lattices in Atomically Thin Cobaltites”和“Strain-mediated high conductivity in ultrathin antiferromagnetic metallic nitrides”的两项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多功能中子反射谱仪(MR)重要用户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后在线发表题为“Strong Ferromagnetism Achieved via Breathing Lattices in Atomically Thin Cobaltites”和“Strain-mediated high conductivity in ultrathin antiferromagnetic metallic nitrides”的两项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多功能中子反射谱仪(MR)重要用户研究成...
2020-12-18
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系统时间性能监测评估组监测到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Galileo系统)时间发生异常,异常持续时间3小时左右。该小组监测发现,Galileo系统时间从UTC时间2020年12月14日0 时起(北京时间上午8点),部分卫星播发的时间信息存在无规律的跳变,导致监测到的系统时间出现异常。以UTC(NT...
2020-12-18
近日,时频领域国际顶级期刊《Metrologia》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GNSS时间性能评估团队的学术论文“Analysis on the time transferperformance of BDS-3 signals”(北斗三号信号的时间传递性能分析)。研究表明,北斗三号的时间传递性能相对于北斗二号提高了50%以上。从零基线共钟比对和长基线...
2020-12-18
目前,“科学”号科考船正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NORC2020-581”共享航次,开展岩石、沉积物和CTD采水作业。航段负责人、中科院海洋所张国良研究员介绍,航次第一航段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北京大学、中科院南海所等单位的科考人员,调查内容涉及水文、地质、地球物理观测及取...
2020-12-09
近日,EAST团队孙有文研究员课题组何开洋博士在共振磁扰动(RMP)下高能离子损失模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自主开发全轨道模拟程序结果以“Full-orbit simulation of fast ion loss under resonant magnetic perturbations in the EAST tokamak”为题发表在核聚变领域权威期刊Nuclear Fusion【K. He, Y. Sun, B.N. Wan e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