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
上海应用物理所核物理室与近代物理所及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放射性束流线(RIBLL)上开展的丰质子核β缓发衰变实验测量中,观测到22Mg(镁22)在14.044 MeV的同位旋相似态(IAS态)存在明确的2He(氦2)集团双质子发射现象。放射性是不稳定原子核的重要特性之一。常见的衰变方式有α、β、γ...
2018-08-05
北京时间7月23日21时,位于老挝南部阿速坡省的桑片-桑南内水电站大坝副坝发生溃决,导致下泄的50亿立方米洪水冲毁下游6个村庄。截至8月7日,溃坝事故已造成34人遇难,97人失踪,6000余人无家可归。应老挝科技部请求,在我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领导下,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于25日17时启动Ch...
2018-07-31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张首刚、张晓斐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在冷原子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从理论上预测了具有Rashba自旋轨道耦合的软核超冷玻色凝聚体中具有手征性的超固态,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张首刚、张晓斐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在冷原子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从理论上预测了具有Rashba自旋轨道耦合的软核超冷玻色凝聚体中具有手征性的超固态,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超固态是科学家在上世纪六...
2018-07-10
近日,等离子体所EAST团队科研人员在中性束调制注入条件激发的测地声模不稳定性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由徐明副研究员以“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GAMs excited by NBI in EAST”为题发表在Nuclear Fusion期刊上。
近日,等离子体所EAST团队科研人员在中性束调制注入条件激发的测地声模不稳定性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由徐明副研究员以“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GAMs excited by NBI in EAST”为题发表在Nuclear Fusion期刊上。高能离子激发的各类不稳定性的相关物理研究是未来ITER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
2018-07-10
近日,在中性束注入研究室离子源发展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射频离子源测试平台上实现了35kW@1000s稳定的射频等离子体放电,这也是国内首次实现射频离子源准稳态运行。
近日,在EAST中性束注入研究室离子源发展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射频离子源测试平台上实现了35kW@1000s稳定的射频等离子体放电,这也是国内首次实现射频离子源准稳态运行。长脉冲(稳态)运行射频离子源是大功率中性束系统研制的关键方向之一。离子源发展组在射频等离子体放电和射频功率沉积方面进行了诸多的物理和...
2018-06-11
晕核的弹性散射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际上对中子晕核在近库仑位垒能区的弹性散射有较多实验和理论研究,但对质子晕核的研究,尤其是在中重靶上的弹性散射实验数据非常缺乏。近代物理所研究人员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终端开展了...
2018-06-05
2018年6月4日9时47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按计划成功跟踪、接收到高分六号卫星首轨载荷成像数据,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时长为6分钟,完成总计40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所接收数据后续处理正常。在此之前,密云站已于6月3日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了星地链路的测试,测试情况正常。
2018年6月4日9时47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按计划成功跟踪、接收到高分六号卫星首轨载荷成像数据,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时长为6分钟,完成总计40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所接收数据后续处理正常。在此之前,密云站已于6月3日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了星地链路的测试,测试情况正常。高分...
2018-05-29
近日,合肥光源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构筑高铂负载量的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揭示出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作用机制,且该协同作用是通过近邻金属原子之间的配位硫原子体现出来的。该成果以“Synerg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neighbouring platinum monomers in CO2 hydrogenation”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8, 13, 411-417)。
近日,合肥光源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构筑高铂负载量的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揭示出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作用机制,且该协同作用是通过近邻金属原子之间的配位硫原子体现出来的。该成果以“Synerg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neighbour...
2018-05-14
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碳离子束,对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修复的分子调控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新进展。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是原发性及转移性脑肿瘤患者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随着综合治疗及精准放疗的发展,患者生存期显著增加,对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
2018-04-19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课题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BT1中子衍射仪黄清镇,以及中国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谱仪何伦华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第一篇用户实验科学成果文章于2018年4月17日在Nano Energy杂志上线,该研究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特性和形成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锂离子电...
2018-04-15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七组(EX7)丁洪研究员、钱天研究员通过研究该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十组(SC10)陈根富研究员提供的样品,确定了碳化钨(WC)中三重简并半金属态的拓扑性质,合理解释了表面态观测结果。这是继狄拉克半金属和外尔半金属之后确定的又一类具有拓扑非平庸性质的半金属态。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Physics期刊上。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七组(EX7)丁洪研究员、钱天研究员通过研究该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十组(SC10)陈根富研究员提供的样品,确定了碳化钨(WC)中三重简并半金属态的拓扑性质,合理解释了表面态观测结果。这是继狄拉克半金属和外尔半金属之后确定的又一类具有拓扑非平庸性质的半金属态。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Ph...
2018-04-12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运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初步建成了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设施和科学研究体系,旨在对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战略储备,特别是对珍稀濒危、特有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进行优先收集保存。截至2017年12月,种质库通过采集保存种子的方式,已保存了我国野生植物种子9837种,占我国种子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运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初步建成了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设施和科学研究体系,旨在对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ず驼铰源⒈?,特别是对珍稀濒危、特有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进行优先收集保存。截至2017...
2018-03-06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马新文研究员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m首次开展了类铍40Ar14+离子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
宇宙中95%以上的可见物质都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在恒星、超新星遗迹、星系、行星状星云、X射线双星和活动星系核等研究中都涉及到等离子体过程。在天体等离子体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中,电子与各种电荷态离子主要的碰撞反应通道包括电子离子复合、电子碰撞电离和电子碰撞激发,其中电子离子辐射复合RR(Radiative Recombinatio...
2018-02-18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HIRFL加速器上首次成功加速能量为12.5MeV/u的181Ta31+束流,为国内外30多家用户的单粒子效应及辐照实验提供了累计超过200小时的束流,填补了国内单粒子效应实验工程关键考核点空白。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HIRFL加速器上首次成功加速能量为12.5MeV/u的181Ta31+束流,为国内外30多家用户的单粒子效应及辐照实验提供了累计超过200小时的束流,填补了国内单粒子效应实验工程关键考核点空白。本次成功加速Ta离子,是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数个工作状态极限的挑战。Ta的熔点是2996℃,是高熔点金属,...
2018-02-05
2018年2月5日14时49分44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46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张衡一号”卫星的首轨下行数据,至14时58分53秒完成总计7.68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之后,喀什站在第47圈次也成功实现了“张衡一号”卫星的数据接收。
2018年2月5日14时49分44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46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张衡一号”卫星的首轨下行数据,至14时58分53秒完成总计7.68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之后,喀什站在第47圈次也成功实现了“张衡一号”卫星的数据接收?!罢藕庖缓拧蔽佬怯?月2日15时51分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