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3月28日上午,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重大成果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EPICC-Model在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李杰研究员代表EPICC工作组对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EPICC-Model进行介绍。
3月28日上午,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重大成果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EPICC-Model在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李杰研究员代表EPICC工作组对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EPICC-Model进行介绍。EPICC-Model打造了我国大气环境数值模式开源底座,创新我国开放式...
2025-03-27
该研究实现了Criegee中间体构象异构体阳离子的红外光谱表征,展示了该技术在识别分子构象差异方面的普适性,在大气化学和星际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例如,在星际化学研究中,强烈的中红外发射带常被归因于高振动激发态的多环芳烃阳离子,而本研究方法提供的构象选择性测量有望提高对这些物种起源的追溯能力,促进对复杂星际化学过程的深入理解。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董文锐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实验团队联合理论工作合作者樊红军研究员,在自由基的红外光谱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实验团队发展了结合极紫外光电离与红外光解离的实验方法,实现了对Criegee中间体syn-和anti-CH3CHOO+构象异构体分辨的红外光谱测量。红外光谱作为化学物种“分子指纹”的重...
2025-03-27
3月27日,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EAST成果再次入选中关村论坛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本次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会上十项重大科技成果重磅发布,其中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入选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十大重大科技成果之一。这是继去年403秒可重复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入选,连续第二年入选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EAST装置被称为...
2025-03-26
研究团队首次合成和发现的BiH4高温超导体,不仅刷新了分子型氢化物超导体的Tc纪录,也为设计合成更多样的氢化物高温超导体提供了新思路。
近期,高压下发现的系列富氢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刷新了超导材料临界温度(Tc)的最高纪录,开辟了高温超导研究的新方向,成为目前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目前,已合成的氢化物高温超导体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以SH3为代表的共价键型氢化物和以LaH10为代表的氢笼型化合物(其中氢原子以共价键形成笼型网络结构),而被广...
2025-03-25
2025年3月17日,上??萍即笱醢偱簟⒅泄蒲г悍肿酉赴蒲ё吭酱葱轮行男龛$?、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Dario Vignali、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孔燕及百济神州沈志荣团队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igand-induced ubiquitination unleashes LAG3 immune checkpoint function by hindering membrane sequestration of ...
2025-03-25
2025年1月26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BL01B用户华东理工大学张卫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杂志在线发表了“Microbial metabolism in wormcast affected the perturbation on soil organic matter by microplastics under decabromodiphenyl ethane stress”的研究论文。采用同步辐射傅立叶变...
2025-03-25
近日,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石国升研究员团队在纳米科技领域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题为“Organic Molecules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Hopper-Like NaCl Crystals under Rapid Evaporation As Microcatalytic Reactors To Facilitate Micro/Nanoplastic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我们日常吃的食盐,氯化钠(N...
2025-03-25
近日,上海大学岳东亭副研究员团队在光催化合成H2O2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光催化剂——APF-GQDs(石墨烯量子点负载氨基苯酚甲醛树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该催化剂在纯水+饱和O?体系中,3小时H2O2产率高达2934 μmol·g-1,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更令人惊喜的是,其表观量子效率(AQE)高...
2025-03-25
2025年3月11日,海南大学黄玮和张明鑫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国际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soporous Nanogel Sprays as Universal Evaporation Interface Modifiers for Boosting Water-Cluster Evaporation》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亲水性纳米囊泡凝胶/疏水介孔复合喷雾涂层,仅需在常见材料(如木材、滤膜...
2025-03-24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范薇研究员团队针对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的液晶光阀在2 μm波段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以“High laser damage threshold GaN-based liquid crystal devices for 2 μm band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在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
2025-03-24
3月2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大气所海洋模式科研团队(刘海龙、林鹏飞、郑伟鹏等)联合崂山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完成的科研成果 “跨异构超算的全球公里级气候海洋模拟:LICOMK++性能可移植与科学试验双突破”成功入选。该成果围绕全球公里级海洋气候模拟,攻克...
2025-03-21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复杂组合激光脉冲单发次表征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基于一种改进型宽带瞬态光栅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技术(TG-FROG),实现了复杂高功率激光脉冲的单发次完整表征,并揭示了超短脉冲在非线性频率转换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相关研究成...
2025-02-25
2025年2月1日,云南师范大学孙洋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李娜团队,在《Food Hydrocolloids》国际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Surfactant Charge Tuning Alters Casein Micelle Structure and Complexation Behavi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具有不同电荷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如何在分子尺度调控酪蛋白胶束的结构特性。...
2025-02-17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英文LHAASO,简称“拉索”)以高显著性探测到脉冲星PSR J1740+1000的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区域的超高能伽马射线辐射,首次发现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的伽马射线辐射,对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的粒子输运机制提出了挑战,预示着尾部区域存在强劲的粒子加速过程。该成果于2025年2月7日在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创新)上发表。该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拉索”国际合作组完成,高能所的博士研究生徐仁峰、陈松战研究员、席绍强副研究员、胡世聪博士及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汪凯、柳若愚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英文LHAASO,简称“拉索”)以高显著性探测到脉冲星PSR J1740+1000的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区域的超高能伽马射线辐射,首次发现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的伽马射线辐射,对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的粒子输运机制提出了挑战,预示着尾部区域存在强劲的粒子加速过程。该成...
2024-12-30
低温弹丸注入是一种利用低温技术将氢的同位素气体冷凝为固态冰丸,并加速注入到等离子体中的加料技术。
低温弹丸注入是一种利用低温技术将氢的同位素气体冷凝为固态冰丸,并加速注入到等离子体中的加料技术。该技术具有粒子注入深、加料效率高等优点,已经在国际各大托卡马克装置上得到充分证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和欧洲聚变示范堆(EU-DEMO)等下一代聚变堆装置都将弹丸注入列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