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同城服务-同城空降软件,花间堂约茶的网,附近300元3小时

科研成果
    兰州重离子超导ECR离子源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2016-09-13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研制的超导ECR(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SECRAL产生强流离子束再次取得重大进展。超导ECR离子源是产生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束的装置,主要应用于重离子加速器、核物理、原子物理、表面物理、核能材料研究和半导体工业等领域。超导ECR离子源是高密度等离子体产生与约束、高电荷态强流离子...

    珍稀植物箭叶大油芒落户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2016-09-08

        箭叶大油芒(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为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二级重点?;ぶ参?,是优良的牧草资源。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四川攀枝花等地。箭叶大油芒分布区狭窄,野外种群量小,喜生长在干热河谷的悬崖石缝或路边石质山坡,受修路、放牧等人为干扰的影响大。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经过...

    “科学”探深海 “发现”战极限
    ——记“发现”号下潜100次

    2016-09-05

    2016年8月23日,东经127度4分,北纬26度59分,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热液区,水深1800米。随着“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ROV)机械手再次抓取一块硫化物,“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ROV控制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发现”号ROV完成了投入运行以来的第100次下潜任务,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岩石及附属生物样品。热液喷口此次ROV...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实现我国高分三号卫星数据的稳定可靠接收

    2016-08-25

    2016年8月25日,我国公布了首批高分三号卫星图像图。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可全天候、全天时监视监测全球海洋和陆地资源,能够高时效地实现不同应用模式下1米至500米分辨率、10公里至650公里幅宽的微波遥感数据获取,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与权益维护、灾害监测与...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墨子号”数据

    2016-08-19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8月17日11时56分24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墨子号”首轨数据,并将所接收的卫星数据实时传送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澳雍拧笔坠烊挝袷背ぴ?分钟,接收数据量...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三号卫星数据

    2016-08-17

    2016年8月16日6时6分4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86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高分三号卫星首轨正式成像数据。至6时14分55秒,完成双通道总计60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在此之前,密云站已于8月14日和15日完成了星地链路打通,成功接收了高分三号卫星下传的PN数据、星上固存...

    近物所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金纳米粒子辐射增敏效应获新进展

    2016-08-16

    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条件,在金纳米粒子辐射增敏效应研究中合成了还原型乏氧增敏剂替拉扎明(TPZ)和金纳米粒子(AuNPs)偶联的复合物TPZs-AuNPs,并研究了TPZs-AuNPs的辐射增敏效应及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发现:TPZs-AuNPs可以增强辐射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致死效应;同时,相同...

    神光驱动器升级装置高能皮秒拍瓦激光系统获得千焦耳能量输出

    2016-08-08

    神光驱动器升级装置高能拍瓦激光系统,应用国产最大口径介质膜压缩光栅(1025mm×350mm),于2016年7月完成了全口径脉冲压缩器的调试,分别实现了1035焦耳(8皮秒)和970焦耳(1.7皮秒)千焦耳级皮秒高能短脉冲输出。这一结果标志着我国高能拍瓦激光系统输出能力已跨入千焦耳水平。

    神光驱动器升级装置高能拍瓦激光系统,应用国产最大口径介质膜压缩光栅(1025mm×350mm),于2016年7月完成了全口径脉冲压缩器的调试,分别实现了1035焦耳(8皮秒)和970焦耳(1.7皮秒)千焦耳级皮秒高能短脉冲输出。这一结果标志着我国高能拍瓦激光系统输出能力已跨入千焦耳水平。此前, 神光驱动器升级装置高能拍瓦激...

    国际生命条形码植物工作组就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形成新共识

    2016-07-28

    DNA条形码是利用标准DNA片段对生物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新技术,由加拿大科学家Paul Hebert于2003年正式提出,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2008年,我国正式加盟国际生命条形码研究计划(iBOL)。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依托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等项目的支持下,李德铢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发起和实施了...

    兰州重离子用户研究重离子追加辐照影响梭菌在极端酸性环境下的应答趋势获新进展

    2016-07-28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药物中心(筹)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开展追加辐照影响梭菌在极端酸性环境下的应答趋势研究,获得新进展。研究重离子追加辐照影响梭菌在极端酸性环境下的应答基本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理论来揭示和刻画重离子追加辐照技术用于梭菌代谢生产有机酸的微观机制和宏...

    利用HIRFL研究miR-449a增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获新发现

    2016-07-08

    近代物理所辐射医学研究室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研究miR-449a在肿瘤细胞应答电离辐射中的作用机理获得新发现。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细胞核内表达的非编码小RNA, 主要通过在细胞质中与mRNA的3’UTR上的靶点结合,通过降低mRNA的稳定性降解靶mRNA或阻遏mRNA的翻译, 从而调控转录后水平基因表达,进而...

    等离子体所宋云涛研究员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6-06-01

    6月1日,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科技奖在京颁奖。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宋云涛研究员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宋云涛,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年聚变科学家。他长期从事磁约束核聚变科学与技术研究,是中科院托卡马克聚变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之一和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项目主要完...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资源三号02星首轨数据

    2016-05-31

    2016年5月31日10时56分40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地面站”)密云站开始跟踪、接收到资源三号02星首轨下行数据,至11时01分40秒完成双通道总计34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至此,资源三号02星首轨数据的接收宣告圆满成功。

    2016年5月31日10时56分40秒,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地面站”)密云站开始跟踪、接收到资源三号02星首轨下行数据,至11时01分40秒完成双通道总计34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至此,资源三号02星首轨数据的接收宣告圆满成功。资源三号02星是我国首颗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资...

    兰州重离子用户研究金雀异黄酮选择性辐射增敏作用获新发现

    2016-05-12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学物理研究室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研究金雀异黄酮在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辐照效应中差异选择性作用机理获得新发现。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学物理研究室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研究金雀异黄酮在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辐照效应中差异选择性作用机理获得新发现。近年来癌症放射治疗的治愈率和有效控制率明显提高。然而,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足,如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不同...

    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首次获得荷能重离子引起石墨再结晶的拉曼光谱证据

    2016-05-1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中心辐照效应研究组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对材料进行辐照,利用拉曼光谱仪研究了荷能重离子辐照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时的石墨再结晶过程,突破了传统的拉曼光谱测量范围,首次获得荷能重离子引起石墨再结晶的拉曼光谱证据。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中心辐照效应研究组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对材料进行辐照,利用拉曼光谱仪研究了荷能重离子辐照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时的石墨再结晶过程,突破了传统的拉曼光谱测量范围,首次获得荷能重离子引起石墨再结晶的拉曼光谱证据。科研人员依托HIRFL提供的快重离子112Sn对高定...